小编:新京报(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文玉强通讯员李传娟)我们面临着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
北京日报网讯(湖北日报网)(记者文玉强、通讯员李传娟)在劳动力结构严重变化、服务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伸臂成链”,扩大有效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宜昌市总工会以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沟通引导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管理,成功打造了“工会引导、社会参与、职工福利”的服务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反响。
10月22日,宜昌市总工会权益保障处处长秦敬文在全国工会沟通引导社会组织专题培训班上分享经验。 (插图宜昌市总工会工作情况
体制改革、建设“四支柱、八支柱”工作
面对新时代工会活动的新使命,宜昌市总工会自2018年开始,对社会组织在职场的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沟通和指导。前期出现了经验不足、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但调查中的发现却出现了转机。宜昌市建立了市、县、镇、乡、市四级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城镇。仅市级康体公园就鼓励了700多个社会组织。
“工会不需要‘从头开始’,重要的是‘租船出海’。宜昌市总工会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迅速与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各级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以《社会组织传播引导领域活动方案》“相关工作”为核心的“四大支柱”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如其纲要,规定了标准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内容的《购买服务公益合作项目清单》,规定了目标的《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三年试行方案》,成为了可靠的保障。更加深入地开展工作。
c构建网络,强强联手,为员工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无缝服务。
系统设计好之后,如何才能准确的实现服务呢?宜昌市总工会打造了“核心平台、服务基地、基地场”三级协作网络。作为市级社会组织,c 福利园作为“整体中心”,负责资源耦合和信息共享。工人文化宫、职工救助中心成为主要服务场所。全市各工会车站打通了为员工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宜昌市工会也在创新运用“三通”。我们用“地缘”深入行业协会,识别需求,为建筑工人定制法制教育课程。利用“有趣的联系”激发员工志愿服务热情。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构建特定领域多维共治模式。目前,已有210家社会组织通过该平台与工会建立了稳定合作,每年服务职工人数超过3万人。
精准赋能,打造舒心服务品牌工程
对社会组织的联系和指导的有效性必须达到要求主要体现在服务队伍的素质上。宜昌市总工会以该项目为抓手,推动服务从“能用”到“优”服务提升。
参考项目之一是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心灵伴侣之家与你同在”。市总工会不仅发展专业的职工心理健康协会,还投资建设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72家“职工心理健康协会”。截至目前,已完成186个地点9876名员工的心理健康评估,服务满意度达到96.8%。
与此同时,公益创投大赛成为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的“赛道”。两届大赛均评选出数十个优秀项目并予以支持,主题为市总工会决定将此项竞赛制度化,每两年举办一次,以不断推动优质服务。
由全国劳动模范王华军领导的农民工服务中心,是劳工领域店长领导社会组织的又一成功范例。我们从最初的8人雷锋团队,发展成为拥有15名全职员工和86名核心志愿者的专业组织。形成了“理念支持、增收支持、维权支持、困难解决支持、人力资源开发支持”的“五个支持”服务模式。累计支付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工资征收费用5860万元。
我们用心引领、确保稳定和长远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
通过广泛的接触与合作,宜昌市总工会始终牢牢把握政治精神,把政治标准融入到整个合作过程中。明确“政治”是购买服务项目的首要条件,要求商业主体建立工会组织,对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给予加分。
对于活跃的员工志愿服务队伍,创新采用“1+10+N”模式,有效凝聚,确保这支重要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已基本完成工会组建工作,将党的关心和温暖更深层次地传递到广大职工心中。
经过几年探索,宜昌伸手联合的创新实践社会组织辅导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工会服务活动范围显着扩大,累计开展服务活动近500项,惠及职工10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社会组织活跃在劳动领域,组建了285支职工志愿服务队,汇聚了各级工会领导和约5万名职工志愿者,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力量。
宜昌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枫桥工会经验实践”品牌建设,鼓励社会组织更加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工会建设,建立更加可持续的资源保障模式,注入更大动力。融入员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前网址:https://www.kraft-akt.com//a/keji/496.html






